4月19日下午,校區(qū)文理學院語言與藝術系開展了青年教師專題報告。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博士后、天山研究院博士后、文理學院援疆教師鄭曉婷受邀作了題為“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的思想史意義”的專題講座,并邀請上海外國語大學援建教師劉濤副教授進行點評。文理學院俄語專業(yè)全體青年教師以及感興趣的學生現場聆聽并進行了互動交流。
鄭曉婷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文學理論、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的一般概念和范疇,以及后現代主義文學的理論基礎。隨后,鄭曉婷從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誕生、發(fā)展階段、基本特征、表達方式和精神價值方面做出細致地講解,重點對維涅季克特·葉羅菲耶夫、維克多·佩列文、弗拉基米爾·索羅金等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進行分析,總結了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在歷史層面和創(chuàng)作主體上表現出的思想史意義。劉濤副教授對本次報告進行了精彩點評,肯定了鄭老師講解的專業(yè)性和趣味性,并對青年教師的學術道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待:一是確定研究領域,二是打好學術基礎、多讀書,三是培養(yǎng)批判性的學術思維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。
鄭老師生動活潑、深入淺出的講解引起了青年教師們的熱烈討論,不僅為青年教師打開了文學世界的大門,在文學的海洋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。同時激發(fā)了青年教師們對文學的濃厚興趣,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。
作者:姜巖巖
攝影:姜巖巖 李凱
編輯:于智馨